站长资讯网
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

向社交网络靠拢或成电邮出路

  当1969年Leonard K.教授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时,他肯定想不到40多年后的今天,电子邮件走向了没落。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给Email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,创市际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,年轻的网民更习惯通过社交网站进行意见反馈交流,四成19岁以下网友,隔好几天或有必要才会收一次Email。扎克伯格也曾经向世人宣称:“Email已死”。电子邮件真的“人老珠黄”了吗?

  年轻人正在远离电子邮箱

  王渊打开了电子邮箱,下载了几封公文后,就退出了浏览器;而在电脑屏幕的另一侧,QQ、飞信、阿里旺旺同时打开着,跳出一个个对话框,各式各样的聊天正在进行。这就是王渊的工作现状,他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作为一名区政府的公务员,他每天要查收各类上级文件,并转发到基层。除此之外,他不会再打开电子邮箱。“Email比较正式,适合商务办公;进行社交活动时,我一般会选择即时通信工具。”王渊说。

  而在上海某媒体工作的记者小霍称,他的电子邮件一般只用来发送采访函或接受邀请函。如果在外面抢稿,邮箱也作为临时的网络硬盘,存放稿子和照片。“电子邮件的交流往往是熟人之间的沟通。社交网络不再有这个局限。只要双方都在同一个社交网站,用户可以随时给你感兴趣的人发送信息,这扩大了用户的交流圈。”

  艾瑞咨询《2011-2012年中国个人电子邮箱用户行为研究报告》显示,资深互联网网民才是中国个人电子邮箱的主流用户群,其中网龄在5年以上的电子邮箱用户占比超过8成,超过10年的占比53.4%。从年龄上讲,18岁以上个人邮箱用户高达91.4%,18岁以下的使用者仅为8.6%。

  电邮的社交化转型

  相对于即时通信工具而言,电子邮件属于延时通信,在交流中处于弱势。而更关键的问题是,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,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,更多地是人与人互动,社会化特征正好迎合了年轻一代通过媒体张扬个性的需要。年轻网民在社交网络上晒他们的生活,吸引别人的关注,获得精神上的满足。而在电子邮箱里,却看不到人的踪影了,得到的只是一长串信息,毫无“亲密”可言。

  “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来看,电子邮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”飞象网CEO项立刚(微博)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“作为传输信息的一种手段,面对新的互动式、开放式的IM工具,电子邮件的优势正在一步步被蚕食,但是,它也有自己的特色,在记录的保存和正式文件的传输方面,起到良好的作用。”项立刚特别提到,邮件地址和通讯协议作为一种规范标准,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,电子邮件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,也是一种电子身份证明,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找回各种失去的账号和密码。而作为电子身份证的Email,仍然有很大的创新空间。

  无需置疑的是,电子邮件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型和创新。Webpower中国区总经理谢晶认为,社交媒体的出现,对邮箱使用效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。但另一方面,邮箱也承担着很多激发社交网络活度的工作,两者并不是割裂的关系,而是相互影响。“在移动互联时代,传统的电子邮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,必须要做到简明、高效。在输入方式、情感化设计以及在移动终端的适配上,必须向社交网络靠拢,有更好的适用性和亲切度。”

特别提醒: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
赞(0)
分享到: 更多 (0)